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全面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记者从高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佛山市高明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3-2030年)(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日前发布。《意见稿》提出,到2030年高明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14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面积2.00万亩,筑牢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高明区万亩稻田核心产区。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到203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至少9.14万亩
(相关资料图)
《意见稿》分为9章,从多角度明确了高明区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明确了高明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设方向、建设内容、投资规模以及保障措施。规划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建设重点。
数据统计显示,过去10年高明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累计已竣工30个,全区高标准农田占耕地的比重达到88.14%以上。高标准农田占比的不断提升,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以及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意见稿》提出,规划期内通过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集中力量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实现农田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耕地质量显著提升,形成一批“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的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提升高明区粮食生产能力、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到2030年,高明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不低于9.14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面积不低于2万亩。规划期内完成1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届时,全区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为高明区筑牢更高层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万亩稻田富硒丝苗米产业园内,农民在为插秧做准备。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分为4大区域
《意见稿》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目标。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永久基本农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粮食类)、种子基地等区域开展建设。要把符合条件的撂荒耕地、新增耕地和国土“三调”中的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地块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做好与已建灌区等水利建设项目的衔接,优先将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建成高标准农田。原则上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后要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而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原则上选择已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稳定种植粮食作物、区位条件好、集中连片、建成年份较早、改造后增产增收效益明显、土地流转率较高、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
根据规划,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区分为四大区域,分别为东部城镇与乡村农田融合发展区、中部特色农田发展区、中部农旅结合发展区和西部绿色生态农田发展区。在区域布局、治理途径、建设重点上区别对待,合理规划。
梁庆斌驾驶插秧机春耕。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此外,广东省高标准农田规划中,示范点类型有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宜机化改造示范、数字化农田示范、土壤改良示范、高效节水灌溉示范、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都市美丽田园示范。《意见稿》提出各镇街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示范工程类型。
此外,《意见稿》提出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可与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粮食产业“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相结合,有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文/佛山日报记者何志勇